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

「八文樓」小史

文華新村(Man Wah Sun Chuen)位於九龍油麻地渡船角佐敦道與渡船街交界,由8座綜合用途建築物組成,由嘉年地產於1964年至1970年間興建。

1970年代的文華新村

渡船角原屬三十年代填海地,原址曾為油麻地碼頭倉庫及中華煤氣公司的舊煤氣廠,東連渡船街,西面臨海。嘉年地產在1955年購入地皮,並發展成八棟住宅大廈,在興建時稱之為「嘉年新樓」。文華新村樓宇由甘洺建築師樓(Eric Cumine Associates)設計,全部皆以「文」字起首,分別為文蔚、文昌、文耀、文苑、文輝、文英、文景與文華樓,故又合稱「八文樓」,為本港比較早期的大型私人屋苑。

文華新村是九龍西岸第一個大型臨海屋苑,其三面環海,部分單位更享有全海景。由於鄰近當時的佐敦道碼頭及巴士總站,交通方便,曾吸引不少中產階級人士居住。文華新村開售時,3,000多個單位以接近1.6億售出,令發展商獲利不菲。 文華新村8座大廈間,全部有街道通達,像「田」字形般排列整齊。


90年代初從飛機俯瞰油麻地至大角咀一帶,可見到臨海的八文樓

斜面樓典型

經歷過開埠後多次瘟疫,港英政府深明公共衛生的重要性,故由英國引入街影的建築概念,以樓頂斜面的方法,限制街道兩旁樓宇受光的角度,縮細街道之陰影面積,讓街道得到基本的陽光照射,以及令空氣流通。時至今日,中上環、灣仔以至油麻地,仍可見到一級級向上縮窄的舊式樓宇,而其中最大規模並為人熟知的,必然就是八文樓,其八座樓宇幾乎一式一樣,在高層位置均形成斜面。

戰前,港英政府曾以限制樓宇高度的方式,保持公共空間的日照和通風。隨著戰後香港人口急速增長,新建樓宇不斷向高發展,政府終於1960年代在《建築物條例》加入「街影法」,針對20層以下的建築物的街影投射面積(street shadow area),不同情況有不同限制,內容大致如下:

大廈與地面之間要呈特定的日光角度斜面(daylight plane)

以街道中心作為起點,向兩邊的樓宇劃一條76度角(政策推出初期為63.5度)向上斜的線

在這些規劃限制下,衍生出一種頗具特色的建築物類型,泛稱「斜面樓」或「樓梯樓」。此類建築物為符合當時規定同時用盡地積比率,會逐漸遞減頂樓的建築面積大小,形成斜面或梯級的上窄下闊外觀。

不過自1980年代起,樓宇愈建愈高,即使是八文樓的街道,日間大部分時間都被大廈遮蔽陽光。「街影法」規定對二十層以上的樓宇並不適用,早已變得不合時宜,最終在1987年廢除。近年在巿區重建下,像八文樓這些因應「街影法」而洐生的特色舊建築,也因拆卸而逐漸減少,逐步被新建的「屏風樓」取代。


「Namaste」聖地

此外,斜面的八文樓外觀猶如印度教中「Namaste」🙏雙手合什的姿勢,意即「向你鞠躬致意」。南亞人互相問候時,除了會說該用語外,還會將雙手合攏置於胸前,並微微點頭。不少南亞人便視八文樓為具有祝福含意的「聖地」,只要提起香港有個地方「Namaste」,大家便心領神會八文樓所在地,漸漸吸引更多南亞人聚居於此。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

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,即七欖 或「Hong Kong Sevens」,是香港最重要的國際性欖球賽事之一。賽事成立於1976年,每年3月下旬或4月初由該週五開始,由香港欖球總會 一連三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,吸引世界各地欖球隊來港參賽,不少欖球迷亦會專程來港觀看賽事 1975年,香港欖球...